第三章 有关色彩的基础研究
第一节 关于色彩特征及属性的基础研究
3.1.1关于色彩的基础知识[45] [46] [47] [48]
色彩,可分为有彩色和无彩色两大类。有彩色包括红、黄、蓝等七彩,无彩色包括黑、白、灰。
有彩色就是具备光谱上的某种或某些色相,统称为彩调。与此相反,无彩色就没有彩调。无彩色有明有暗,表现为黑、白、灰,也称色调。有彩色表现很复杂,但可以用三组参数来确定:其一是彩调,也就是色相;其二是明暗,也就是明度;其三是色强,也就是纯度、彩度。色相、明度、纯度确定色彩的状态,称为色彩的三属性。当色彩间发生作用时,除以上三种基本条件外,各种色彩彼此间形成色调,并显现出自己的特性,因此,色相、明度、纯度、色调及色性等五项构成了色彩的要素。
色相:色彩的相貌,是区别色彩种类的名称。
明度:色彩的明暗程度,即色彩的深浅差别。明度差别即指同色的深浅变化,又指不同色相之间存在的明度差别。
纯度:色彩的纯净程度,又称彩度或饱和度。某一纯净色加上白或黑,可降低其纯度,或趋于柔和、或趋于沉重。
色调:画面中总是由具有某种内在联系的各种色彩组成一个完整统一的整体,形成画面色彩总的趋向,称为色调。
色性:指色彩的冷暖倾向。
3.1.2色彩混合
三原色:不能用其他任何单色混合而成的基本色彩。包括:红、黄、蓝(理想的颜料三原色是明亮的红色、柠檬黄和湖蓝)。
间色:由两原色相混合而得的色彩,包括:橙、绿、紫。
复色:由两间色相混合而得的色彩。
色彩并置混合:当把红、蓝色点或色块并置的画面经过一定的距离,就会发现红色与蓝色变成了一个紫色,只是由于空间距离和视觉生理的限制,眼睛辨别不出过小或过远物象的细节,因此把个不相同色块感受成一个新的色彩,这种现象便称为色彩的并置混合或空间混合。
3.1.3色彩调和
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色彩合理搭配,产生统一和谐的效果,称为色彩调和。
同种色的调和:相同色相,不同明度和纯度的色彩调和。方法为:使之产生循序的渐进,在明度、纯度的变化上,形成强弱、高低的对比,以弥补同色调和的单调感。
类似色的调和:以色相接近的某类色彩,如红与橙、蓝与紫等的调和,称为类似色的调和。类似色的调和主要靠类似**间的共同色来产生作用。
对比色的调和:以色相相对或色性相对的某类色彩,如红与绿、黄与紫、蓝与橙的调和。调和方法有:选用一种对比色将其纯度提高或降低另一种对比色的纯度;在对比**间插入分割色(金、银、黑、白、灰等);采用双方面积大小不同的处理方法,以达到对比中的和谐;对比**间具有类似色的关系,也可起到调和的作用。
3.1.4色彩对比
两种以上的色彩,以空间或时间关系相比较,能比较出明显的差别,并产生比较作用,被称为色彩对比。色彩对比包括色相、明度、纯度、补色以及冷暖等对比。
色相对比:因色相之间的差别形成的对比。当主色相确定后,必须考虑其他色彩与主色相是什么关系,要表现什么内容及效果等,这样才能增强其表现力。
明度对比:因明度之间的差别形成的对比。明度高的会显得明亮,明度低的会显得暗。例如:柠檬黄明度高,蓝紫色的明度低,橙色和绿色属中明度,红色与蓝色属中低明度。对于同一明度的色彩,在白底上会显得暗,而在黑色背景上却显得亮。如下图:
纯度对比:一种颜色与另一种更鲜艳的颜色相比时,会感觉不太鲜明,但与不鲜艳的颜色相比时,则显得鲜明,这种色彩的对比便称为纯度对比。如下图:
补色对比:将红与绿、黄与紫、蓝与橙等具有补色关系的色彩彼此并置,使色彩感觉更为鲜明,纯度增加,称为补色对比。如下图:
冷暖对比:由于色彩感觉的冷暖差别而形成的色彩对比,称为冷暖对比。色彩能带给人们冷暖的感觉,如红、橙、黄使人感觉温暖;蓝、蓝绿、蓝紫使人感觉寒冷;绿与紫则介于其间。另外,色彩的冷暖对比还受明度与纯度的影响,白光反射高而感觉冷,黑色吸收率高而感觉暖。
3.1.5色彩的心理效应
3.1.5.1冷色与暖色的心理效应
色彩的直接心理效应来自色彩的物理光刺激对人的生理发生的直接影响。
冷色与暖色是依据心理错觉对色彩的物理性分类。对于颜色的物质性印象,大致由冷暖两个色系产生:波长较长的红光和橙、黄色光,本身有暖和感,以此光照射到任何色都会有暖和感。相反,波长较短的紫色光、蓝色光、绿色光,有寒冷的感觉。夏日里,我们关掉室内的白炽灯,打开日光灯,就会有一种变凉爽的感觉。在冷食或冷饮包装上使用冷色,视觉上也会引起你对这些食物冰冷的感觉。冬日里,把卧室的窗帘换成暖色,就会增加室内的暖和感。
以上的冷暖感觉,并非来自物理上的真实温度,而是和我们的视觉与心理联想有关。总的来说,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既需要暖色,又需要冷色,在色彩的表现上也是如此。
冷色与暖色除去给我们温度上的不同感觉以外,还会带来其它的一些感受,例如,重量感、湿度感等。比方说,暖色偏重,冷色偏轻;暖色有密度强的感觉,冷色有稀薄的感觉;两者相比较,冷色的透明感更强,暖色则透明感较弱;冷色显得湿润,暖色显得干燥;冷色有很远的感觉,暖色则有迫近感。一般说来,在狭窄的空间中,若想使它变得宽敞,应该使用明亮的冷调。在细长的空间中,将远处的两壁涂以暖色,近处的两壁涂以冷色,空间就会从心理上感觉更接近方形。
除去冷暖色系具有明显的心理区别以外,色彩的明度与纯度也会引起对色彩物理印象的错觉。一般来说,颜色的重量感主要取决于色彩的明度,暗色给人以重的感觉,明色给人以轻的感觉。纯度与明度的变化给人以色彩软硬的印象,如淡的亮色使人觉得柔软,暗的纯色则有强硬的感觉。下图是使用不同的色彩所带来的春、夏、秋、冬四种不同心理感受。
3.1.5.2色彩的心理效应所产生的作用
色彩为第一视觉语言,具有影响人们心理、唤起人们感情的作用,左右我门的感情和行动。
(1) 可以传达意念,表达某种确切的含义,如交通灯上的红色表示停止,绿色表示放行,已成为全世界所了解和承认的一种视觉语言。
(2) 色彩有明显的影响情绪的作用,不同的色彩可以表现不同的情感。
(3) 色彩有使人增强识别记忆的作用。如富士彩色胶卷的绿色,柯达的彩色胶卷的黄色则成为消费者识别、记忆商品的标准色。
(4) 彩色画面更具有真实感,能充分地表现对象的色彩、质感、量感。
(5) 色彩能增强画面的感染力。彩色比黑、白和灰色更刺激视觉神经。具有良好色彩构成的设计作品,能强烈地吸引消费者的注意力,加强艺术魅力。
第二节 从设计的角度谈色彩对外观设计的影响
3.2.1色彩在工业产品设计中的作用与地位
工业设计领域的色彩,主要是用来美化产品;色彩作为设计的一个重要的构成要素,也被用来传达产品功能的某些信息,好的色彩应用,可比“画龙点睛”。产品的色彩设计要把形、色、质的综合美感形式与人、机、环境的本质内容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取得完美的造型效果。好的色彩也可以使产品的色彩与环境构成一个和谐统一的整体。设计人员要对产品的使用者——人进行研究,利用色彩对人的心理和生理的影响作用,创造宜人的色彩环境,给产品的使用者带来亲切、愉快的心理感受。
工业产品的色彩在某种场合中,不仅比形状具有更强烈和更直接的作用,而且它还能够使工业产品的选型显现出最佳的形象特征,有突出造型功能的作用。同一种造型,由于色彩的不同,或体、面、线间采用的不同区域的色彩配置不同,就会使人产生不同的造型感觉,甚至会产生出某种奇特的效果,以致使大多数人去亲近它,从而产生购买的欲望。
因此在产品的整个设计过程中,色彩的地位很重要,同一厂家的系列产品,即使形状和图案各不相同,其特有的色彩也会使消费者很容易地辨认出该产品是出自同一生产厂商的系列产品。此时,色彩便具有了标志的功能,能够体现出产品以及生产企业的形象。例如:灿坤集团的包装盒均采用明黄色。这样的色彩设计,不仅延续了产品的审美情趣,又使产品具有了性格特点。
作为最终销售到人民群众手中的工业产品,一个产品不包括色彩是不可想象的。各种食品包装、时尚衣物、电子产品、家庭装饰,甚至是曾经貌似冰冷的工业用大型机械等等,都离不开色彩。
对普通消费者而言,色彩是一个工业产品最为醒目的设计要素,很多产品最先映入眼帘并产生印象的并不是形状和图案,而是色彩。因此在消费者购买产品时,有些时候色彩所起的恰恰是主要作用,基于色彩搭配上的一致性导致的视觉上对产品整体的混淆也不在少数。
从设计的角度分析,包含有色彩的产品设计才是完整的设计。如果产品的视图中没有色彩,那么该视图所表达的内容并非最终的产品,只是没有完成的设计方案。例如下图所表示的产品(汽车),平时我们看见马路上跑的汽车都是有色彩的,看到现在的这两辆“车”,你是什么感觉?显然这并不能算是完整的产品。
3.2.2工业产品的色彩对消费者主观感受的影响
各种色彩通过人的视觉神经,反映到大脑中,产生种种色彩感觉,这是认识色彩过程的第一步,属于感性认识阶段。要在工业品外观设计中正确、合理的运用色彩,还必须把感觉到的色彩做进一步的分析研究,提高到理性的高度去认识,进而对于色彩对外观设计的影响做出判断。例如,消防车是红色的,使人联想到大火,具有警示作用;邮政车是绿色的,象征和平和希望;救护车是白色的,能带来医护的联想;工程车是黄色的,代表了抢修的紧迫和工作的热情……。这些特定产品的色彩都会对我们的主观感受产生影响。再例如,大型机床产品的底座大都设计成深色调,这样能产生稳重感;蛋糕等产品大都采用白色、粉色、浅黄色等明快的色调,能产生香甜的感觉。所以,色彩对我们的主观感受的影响是很大的,对触觉、味觉、嗅觉、心理感觉等各方面均有影响。
当对比外观设计采用了与专利产品相同的色彩或相同变化规律的色彩时,虽然其形状和图案不一定相同,但这样的设计仍会传达给消费者一些特定的主观感受,可能会误导消费者认为该产品与专利产品是同一系列的产品。
3.2.3产品色彩设计的特征[49]
3.2.3.1产品的色彩设计应具有新颖性
色彩新颖的产品能够吸引消费者的注意力,引起消费者的兴趣。例如,某家电企业在进行产品色彩设计时,将白色家电之一的冰箱由单一的白色设计为彩色,立即以新颖的色彩设计赢得了消费者的青睐。
3.2.3.2产品的色彩设计应具有时代性
产品的色彩设计应考虑到时代的因素。在进行产品的色彩设计时,应当充分地进行调研,当代流行的色彩和未来色彩的流行趋势都是影响色彩设计的重要因素。只有符合时代潮流的色彩设计才能成为产品设计的亮点。如传统照相机大多以黑色为外壳,以提醒人们注意避光,并给人以专业的精密严谨感;而现代数码相机则以银色、灰色以及更多鲜明的色彩系列作为产品的色彩呈现。
3.2.3.3产品的色彩设计应具有民族性和地域性
在某些民族的历史中,有些习惯将色彩用于象征意义:不是用来表明社会阶层或社会身份,就是用作神话或宗教思想的象征性语言。因此在产品的色彩设计上,还要考虑色彩的民族性和地域性。下面是几个关于色彩的民族性与地域性的例子:
在古代中国,最明亮的色彩——黄色,是皇帝专用的,其他任何人都不得穿黄衣服,黄色就成了最高统治的一种象征。在古罗马,黄色也被作为帝王之色而受尊重。然而,在基督教中,由于黄色是叛徒犹大衣服的颜色,所以基督教普及以来,黄色一直被欧美国家视为最低级的色彩。另外,在巴西,黄色表示着绝望。回教中的黄色,是死亡的象征。
红色具有很强的象征性,它能使人联想到火焰、流血和革命。在欧洲,即使是同样的红色系列也存在区别,如深红意味着嫉妒和暴虐,粉红则意味着健康。在我国,红色表示着红心或赤诚,在习惯中被用作吉祥的色,意味着幸运、幸福、威严、婚姻喜事之类的含义,是传统节日用的颜色。而在墨西哥,当哥伦布时代以前的画家将一个穿红衣服的人物放入构图时,人们都知道这是指大地神齐普——托特克,它的意思就是日出、降生、青春和春光。换句话说,这个人物穿红色衣服并非出于视觉美学方面的考虑,它的色彩就如象形文字一样,完全是象征性的。
蓝色是清澈的天空色,表示着幸福的希望。比利时诗人莫里斯的“蓝色的鸟”意味着幸福,圣母玛利亚所穿着的蓝服,是希望的象征。因而,在基督教中,蓝色被象征为天国之色。西洋的“蓝色血统”,是意味着名门世家的血统。蓝色,是高贵身份的表现,被认为是最高尚的颜色。在葡萄牙,蓝与白组合代表君主。在瑞典,蓝与黄共同表示为国家色。
同样,其它色彩也都有其特殊的象征意义。
3.2.3.4产品的色彩设计应迎合特定的消费层
在进行产品的色彩设计时,还要考虑到特定的消费人群,应针对不同年龄段、不同社会层面的消费者来设计产品的色彩。例如,为儿童设计的产品宜采用活泼明快的色彩,为老年人设计的产品宜采用稳重大方的色彩。
下图为同一厂商生产的一系列色彩不同的产品,其特有的丰富色彩迎合了时尚人群的品味,满足了他们追求时尚和个性的需要,是成功的设计作品。
3.2.4色彩在几类特殊产品设计中的重要地位
在外观设计三要素形状、图案和色彩中,由于色彩本身不能独立构成外观设计,其在形式上必须要依附于形状或者图案才得以存在;在包装类产品和平面类产品中,产品形状多采用已知设计,图案和色彩对产品的影响就相对比较大,尤其是产品的色彩,在包装、平面广告、服装装饰等不同领域,都有着重要的作用。
在平面广告公司为商家进行设计时,尤其是为商场超市等等销售公司的平面设计产品中,颜色是重中之重。由于颜色在认识和心理上的差异,其中就包括:增加好奇心,增加尝试心理,激发购买欲望等,从而改变了人们的某些行为。这些行为具体反映在商品生产和消费时,色彩便与市场经济发生了密切的关系,影响着企业的商业行为。于是,很多目光敏锐的企业家及商业美术设计师便在这方面进行深入的研究,从而充分利用“色彩”为企业服务。
在包装领域,包装容器、包装结构和包装表面的装潢设计是包装的三大构成要素。包装容器和包装结构的主要功能是保护商品不受损坏,色彩是商品包装外观形象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琳琅满目的购物场所,当消费者还没有看清包装物上的文字和图形时,最先产生诱导作用的便是色彩,它是引起注目的最敏感的因素。鲜明华丽的包装色彩往往最先唤起消费者对商品的好感,并引发最初的消费萌动,从而为产品的销售打下良好的基础。这方面国内企业不乏成功的范例,如广东今日集团的“乐百氏”系列产品、江苏维维集团的“维维豆奶”系列产品,南方“黑五类”系列产品,其包装装潢色彩层次分明,视觉效果端庄大方,具有良好的感观形象,因此都获取了较高的市场份额。
色彩与衣着服饰的关系显得更加密切,每个人都离不开穿戴,服装不只是为了御寒和遮阳,还要考虑到装饰和美观,体现人们的生活情趣和审美心理。色彩就是这种审美情趣的重要支柱。各种服装由于用途不同,在色彩运用上,也要注意适应不同场合的需要。平时便服、上班服就要体现出落落大方,协调和谐的效果;晚礼服则要显得雍容华贵;运动服需要鲜艳夺目,起到振奋精神、激励比赛情绪的作用。服装的用色规律一般不超过三色,三色以上就较难组合。即使颜色较多的花色服也要注意主色调不宜太多,否则处理不好,就会给人一种混乱的感觉。
在立体产品领域,产品本身的色彩具有实质性的决定意义,它应该是消费群体心态的一种恰如其分的反映。例如电视机外壳的颜色,初始时是设计人员通过大量的市场调查和分析之后才确定以深灰、灰色系为主调的,因为灰色系体现了一种安静、沉稳和含蓄的情调,这恰恰是广大消费者面对电视机时的最佳感受,让身心得以放松。在化妆品行业,从容器到内容物,都是以淡红、淡紫、淡绿、粉黄等浅淡雅致的色彩为基调,这是因为淡雅的色彩具有卫生、轻盈、雅致的特性,更符合产品的特点,也最能迎合消费者的审美情趣及心理习惯。
第三节 什么样的色彩不能要求保护
3.3.1单纯的色彩及单一色彩的外观设计仅作色彩改变
3.3.1.1单纯的色彩
《专利法实施细则》第二条第三款规定:专利法所称外观设计,是指对产品的形状、图案或者其结合以及色彩与形状、图案的结合所作出的富有美感并适于工业应用的新设计。从这条定义,我们可以得出如下的结论:色彩必须与形状、图案结合在一起才能得到保护,色彩是不能独立被保护的要素。例如纯色的布料(假设三原**一为其色彩),布料为平面产品,且无限定边界,则不应予以保护色彩。对于这种情况,不仅不予保护色彩,该申请还不符合《专利法实施细则》第二条第三款的定义,因而不能被授权。
3.3.1.2单一色彩的外观设计仅作色彩改变
《审查指南》第四部分第五章7.5色彩相近似性的判断中,有如下规定:对色彩是否相同、相近似的判断要根据颜色的色相、纯度和明度三个属性以及两种以上颜色的组合、搭配进行综合判断。色相包括赤、橙、黄、绿、青、蓝、紫及其组合;纯度指鲜艳程度;明度指明暗情况,也即亮度。单一色彩的外观设计仅作色彩改变,两者仍属于相近似的设计。在如下的案例中,申请人在一个申请中提交了三件产品的外观设计申请,并对件2、件3的色彩请求保护。从视图可知:这三件产品只有色彩上的区别。根据《审查指南》第四部分第五章7.5的规定,尽管申请人请求保护了件2、件3的色彩,这三件产品仍然是近似的外观设计,只有一个产品能够授权,且不能对色彩予以保护。
3.3.1.3其它国家的规定:
在日本,单一的色彩是不能寻求外观设计保护的,只有不同的色彩或不同的色调组合在一起形成图案时,才能够对构成图案的色彩组合予以保护。
3.3.2产品材料本身固有的色彩
3.3.2.1现行的规定
《审查指南》第一部分第三章4.4.1规定:制造该产品所用材料的本色不是外观设计的色彩。《审查指南》第一部分第三章4.4.3指出的不给予外观设计专利保护的客体的第七条是:以自然物原有形状、图案、色彩作为主体的设计。从以上两条规定我们可以判断出:自然物原有的颜色不应予以保护,例如木材、金属、石材等材料的原色。
3.3.2.2例外的情况
属于特殊的情况并可以予以保护色彩的有:1、把自然物的原色作为其中要素,例如利用不同石材的不同颜色而分割和拼接成形成新的色彩组合。2、用特殊工艺处理过色彩的材料,例如褪色处理过的金属失去其原有的色彩而形成新的色彩。上述情况,仍然认为可以保护其色彩。[44]如右图德国的要求优先权且同时请求保护色彩的案例:旋转冲击钻头。
3.3.2.3其它国家的规定:
其它国家对色彩的保护也有具体规定。例如:英国不保护产品材料本身固有的色彩,但是对多种材料的色彩组合是予以保护的,如以多种金属材料构成的外观设计产品可以请求保护色彩。
第一节 关于色彩特征及属性的基础研究
3.1.1关于色彩的基础知识[45] [46] [47] [48]
色彩,可分为有彩色和无彩色两大类。有彩色包括红、黄、蓝等七彩,无彩色包括黑、白、灰。
有彩色就是具备光谱上的某种或某些色相,统称为彩调。与此相反,无彩色就没有彩调。无彩色有明有暗,表现为黑、白、灰,也称色调。有彩色表现很复杂,但可以用三组参数来确定:其一是彩调,也就是色相;其二是明暗,也就是明度;其三是色强,也就是纯度、彩度。色相、明度、纯度确定色彩的状态,称为色彩的三属性。当色彩间发生作用时,除以上三种基本条件外,各种色彩彼此间形成色调,并显现出自己的特性,因此,色相、明度、纯度、色调及色性等五项构成了色彩的要素。
色相:色彩的相貌,是区别色彩种类的名称。
明度:色彩的明暗程度,即色彩的深浅差别。明度差别即指同色的深浅变化,又指不同色相之间存在的明度差别。
纯度:色彩的纯净程度,又称彩度或饱和度。某一纯净色加上白或黑,可降低其纯度,或趋于柔和、或趋于沉重。
色调:画面中总是由具有某种内在联系的各种色彩组成一个完整统一的整体,形成画面色彩总的趋向,称为色调。
色性:指色彩的冷暖倾向。
3.1.2色彩混合
三原色:不能用其他任何单色混合而成的基本色彩。包括:红、黄、蓝(理想的颜料三原色是明亮的红色、柠檬黄和湖蓝)。
间色:由两原色相混合而得的色彩,包括:橙、绿、紫。
复色:由两间色相混合而得的色彩。
色彩并置混合:当把红、蓝色点或色块并置的画面经过一定的距离,就会发现红色与蓝色变成了一个紫色,只是由于空间距离和视觉生理的限制,眼睛辨别不出过小或过远物象的细节,因此把个不相同色块感受成一个新的色彩,这种现象便称为色彩的并置混合或空间混合。
3.1.3色彩调和
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色彩合理搭配,产生统一和谐的效果,称为色彩调和。
同种色的调和:相同色相,不同明度和纯度的色彩调和。方法为:使之产生循序的渐进,在明度、纯度的变化上,形成强弱、高低的对比,以弥补同色调和的单调感。
类似色的调和:以色相接近的某类色彩,如红与橙、蓝与紫等的调和,称为类似色的调和。类似色的调和主要靠类似**间的共同色来产生作用。
对比色的调和:以色相相对或色性相对的某类色彩,如红与绿、黄与紫、蓝与橙的调和。调和方法有:选用一种对比色将其纯度提高或降低另一种对比色的纯度;在对比**间插入分割色(金、银、黑、白、灰等);采用双方面积大小不同的处理方法,以达到对比中的和谐;对比**间具有类似色的关系,也可起到调和的作用。
3.1.4色彩对比
两种以上的色彩,以空间或时间关系相比较,能比较出明显的差别,并产生比较作用,被称为色彩对比。色彩对比包括色相、明度、纯度、补色以及冷暖等对比。
色相对比:因色相之间的差别形成的对比。当主色相确定后,必须考虑其他色彩与主色相是什么关系,要表现什么内容及效果等,这样才能增强其表现力。
明度对比:因明度之间的差别形成的对比。明度高的会显得明亮,明度低的会显得暗。例如:柠檬黄明度高,蓝紫色的明度低,橙色和绿色属中明度,红色与蓝色属中低明度。对于同一明度的色彩,在白底上会显得暗,而在黑色背景上却显得亮。如下图:
纯度对比:一种颜色与另一种更鲜艳的颜色相比时,会感觉不太鲜明,但与不鲜艳的颜色相比时,则显得鲜明,这种色彩的对比便称为纯度对比。如下图:
补色对比:将红与绿、黄与紫、蓝与橙等具有补色关系的色彩彼此并置,使色彩感觉更为鲜明,纯度增加,称为补色对比。如下图:
冷暖对比:由于色彩感觉的冷暖差别而形成的色彩对比,称为冷暖对比。色彩能带给人们冷暖的感觉,如红、橙、黄使人感觉温暖;蓝、蓝绿、蓝紫使人感觉寒冷;绿与紫则介于其间。另外,色彩的冷暖对比还受明度与纯度的影响,白光反射高而感觉冷,黑色吸收率高而感觉暖。
3.1.5色彩的心理效应
3.1.5.1冷色与暖色的心理效应
色彩的直接心理效应来自色彩的物理光刺激对人的生理发生的直接影响。
冷色与暖色是依据心理错觉对色彩的物理性分类。对于颜色的物质性印象,大致由冷暖两个色系产生:波长较长的红光和橙、黄色光,本身有暖和感,以此光照射到任何色都会有暖和感。相反,波长较短的紫色光、蓝色光、绿色光,有寒冷的感觉。夏日里,我们关掉室内的白炽灯,打开日光灯,就会有一种变凉爽的感觉。在冷食或冷饮包装上使用冷色,视觉上也会引起你对这些食物冰冷的感觉。冬日里,把卧室的窗帘换成暖色,就会增加室内的暖和感。
以上的冷暖感觉,并非来自物理上的真实温度,而是和我们的视觉与心理联想有关。总的来说,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既需要暖色,又需要冷色,在色彩的表现上也是如此。
冷色与暖色除去给我们温度上的不同感觉以外,还会带来其它的一些感受,例如,重量感、湿度感等。比方说,暖色偏重,冷色偏轻;暖色有密度强的感觉,冷色有稀薄的感觉;两者相比较,冷色的透明感更强,暖色则透明感较弱;冷色显得湿润,暖色显得干燥;冷色有很远的感觉,暖色则有迫近感。一般说来,在狭窄的空间中,若想使它变得宽敞,应该使用明亮的冷调。在细长的空间中,将远处的两壁涂以暖色,近处的两壁涂以冷色,空间就会从心理上感觉更接近方形。
除去冷暖色系具有明显的心理区别以外,色彩的明度与纯度也会引起对色彩物理印象的错觉。一般来说,颜色的重量感主要取决于色彩的明度,暗色给人以重的感觉,明色给人以轻的感觉。纯度与明度的变化给人以色彩软硬的印象,如淡的亮色使人觉得柔软,暗的纯色则有强硬的感觉。下图是使用不同的色彩所带来的春、夏、秋、冬四种不同心理感受。
3.1.5.2色彩的心理效应所产生的作用
色彩为第一视觉语言,具有影响人们心理、唤起人们感情的作用,左右我门的感情和行动。
(1) 可以传达意念,表达某种确切的含义,如交通灯上的红色表示停止,绿色表示放行,已成为全世界所了解和承认的一种视觉语言。
(2) 色彩有明显的影响情绪的作用,不同的色彩可以表现不同的情感。
(3) 色彩有使人增强识别记忆的作用。如富士彩色胶卷的绿色,柯达的彩色胶卷的黄色则成为消费者识别、记忆商品的标准色。
(4) 彩色画面更具有真实感,能充分地表现对象的色彩、质感、量感。
(5) 色彩能增强画面的感染力。彩色比黑、白和灰色更刺激视觉神经。具有良好色彩构成的设计作品,能强烈地吸引消费者的注意力,加强艺术魅力。
第二节 从设计的角度谈色彩对外观设计的影响
3.2.1色彩在工业产品设计中的作用与地位
工业设计领域的色彩,主要是用来美化产品;色彩作为设计的一个重要的构成要素,也被用来传达产品功能的某些信息,好的色彩应用,可比“画龙点睛”。产品的色彩设计要把形、色、质的综合美感形式与人、机、环境的本质内容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取得完美的造型效果。好的色彩也可以使产品的色彩与环境构成一个和谐统一的整体。设计人员要对产品的使用者——人进行研究,利用色彩对人的心理和生理的影响作用,创造宜人的色彩环境,给产品的使用者带来亲切、愉快的心理感受。
工业产品的色彩在某种场合中,不仅比形状具有更强烈和更直接的作用,而且它还能够使工业产品的选型显现出最佳的形象特征,有突出造型功能的作用。同一种造型,由于色彩的不同,或体、面、线间采用的不同区域的色彩配置不同,就会使人产生不同的造型感觉,甚至会产生出某种奇特的效果,以致使大多数人去亲近它,从而产生购买的欲望。
因此在产品的整个设计过程中,色彩的地位很重要,同一厂家的系列产品,即使形状和图案各不相同,其特有的色彩也会使消费者很容易地辨认出该产品是出自同一生产厂商的系列产品。此时,色彩便具有了标志的功能,能够体现出产品以及生产企业的形象。例如:灿坤集团的包装盒均采用明黄色。这样的色彩设计,不仅延续了产品的审美情趣,又使产品具有了性格特点。
作为最终销售到人民群众手中的工业产品,一个产品不包括色彩是不可想象的。各种食品包装、时尚衣物、电子产品、家庭装饰,甚至是曾经貌似冰冷的工业用大型机械等等,都离不开色彩。
对普通消费者而言,色彩是一个工业产品最为醒目的设计要素,很多产品最先映入眼帘并产生印象的并不是形状和图案,而是色彩。因此在消费者购买产品时,有些时候色彩所起的恰恰是主要作用,基于色彩搭配上的一致性导致的视觉上对产品整体的混淆也不在少数。
从设计的角度分析,包含有色彩的产品设计才是完整的设计。如果产品的视图中没有色彩,那么该视图所表达的内容并非最终的产品,只是没有完成的设计方案。例如下图所表示的产品(汽车),平时我们看见马路上跑的汽车都是有色彩的,看到现在的这两辆“车”,你是什么感觉?显然这并不能算是完整的产品。
3.2.2工业产品的色彩对消费者主观感受的影响
各种色彩通过人的视觉神经,反映到大脑中,产生种种色彩感觉,这是认识色彩过程的第一步,属于感性认识阶段。要在工业品外观设计中正确、合理的运用色彩,还必须把感觉到的色彩做进一步的分析研究,提高到理性的高度去认识,进而对于色彩对外观设计的影响做出判断。例如,消防车是红色的,使人联想到大火,具有警示作用;邮政车是绿色的,象征和平和希望;救护车是白色的,能带来医护的联想;工程车是黄色的,代表了抢修的紧迫和工作的热情……。这些特定产品的色彩都会对我们的主观感受产生影响。再例如,大型机床产品的底座大都设计成深色调,这样能产生稳重感;蛋糕等产品大都采用白色、粉色、浅黄色等明快的色调,能产生香甜的感觉。所以,色彩对我们的主观感受的影响是很大的,对触觉、味觉、嗅觉、心理感觉等各方面均有影响。
当对比外观设计采用了与专利产品相同的色彩或相同变化规律的色彩时,虽然其形状和图案不一定相同,但这样的设计仍会传达给消费者一些特定的主观感受,可能会误导消费者认为该产品与专利产品是同一系列的产品。
3.2.3产品色彩设计的特征[49]
3.2.3.1产品的色彩设计应具有新颖性
色彩新颖的产品能够吸引消费者的注意力,引起消费者的兴趣。例如,某家电企业在进行产品色彩设计时,将白色家电之一的冰箱由单一的白色设计为彩色,立即以新颖的色彩设计赢得了消费者的青睐。
3.2.3.2产品的色彩设计应具有时代性
产品的色彩设计应考虑到时代的因素。在进行产品的色彩设计时,应当充分地进行调研,当代流行的色彩和未来色彩的流行趋势都是影响色彩设计的重要因素。只有符合时代潮流的色彩设计才能成为产品设计的亮点。如传统照相机大多以黑色为外壳,以提醒人们注意避光,并给人以专业的精密严谨感;而现代数码相机则以银色、灰色以及更多鲜明的色彩系列作为产品的色彩呈现。
3.2.3.3产品的色彩设计应具有民族性和地域性
在某些民族的历史中,有些习惯将色彩用于象征意义:不是用来表明社会阶层或社会身份,就是用作神话或宗教思想的象征性语言。因此在产品的色彩设计上,还要考虑色彩的民族性和地域性。下面是几个关于色彩的民族性与地域性的例子:
在古代中国,最明亮的色彩——黄色,是皇帝专用的,其他任何人都不得穿黄衣服,黄色就成了最高统治的一种象征。在古罗马,黄色也被作为帝王之色而受尊重。然而,在基督教中,由于黄色是叛徒犹大衣服的颜色,所以基督教普及以来,黄色一直被欧美国家视为最低级的色彩。另外,在巴西,黄色表示着绝望。回教中的黄色,是死亡的象征。
红色具有很强的象征性,它能使人联想到火焰、流血和革命。在欧洲,即使是同样的红色系列也存在区别,如深红意味着嫉妒和暴虐,粉红则意味着健康。在我国,红色表示着红心或赤诚,在习惯中被用作吉祥的色,意味着幸运、幸福、威严、婚姻喜事之类的含义,是传统节日用的颜色。而在墨西哥,当哥伦布时代以前的画家将一个穿红衣服的人物放入构图时,人们都知道这是指大地神齐普——托特克,它的意思就是日出、降生、青春和春光。换句话说,这个人物穿红色衣服并非出于视觉美学方面的考虑,它的色彩就如象形文字一样,完全是象征性的。
蓝色是清澈的天空色,表示着幸福的希望。比利时诗人莫里斯的“蓝色的鸟”意味着幸福,圣母玛利亚所穿着的蓝服,是希望的象征。因而,在基督教中,蓝色被象征为天国之色。西洋的“蓝色血统”,是意味着名门世家的血统。蓝色,是高贵身份的表现,被认为是最高尚的颜色。在葡萄牙,蓝与白组合代表君主。在瑞典,蓝与黄共同表示为国家色。
同样,其它色彩也都有其特殊的象征意义。
3.2.3.4产品的色彩设计应迎合特定的消费层
在进行产品的色彩设计时,还要考虑到特定的消费人群,应针对不同年龄段、不同社会层面的消费者来设计产品的色彩。例如,为儿童设计的产品宜采用活泼明快的色彩,为老年人设计的产品宜采用稳重大方的色彩。
下图为同一厂商生产的一系列色彩不同的产品,其特有的丰富色彩迎合了时尚人群的品味,满足了他们追求时尚和个性的需要,是成功的设计作品。
3.2.4色彩在几类特殊产品设计中的重要地位
在外观设计三要素形状、图案和色彩中,由于色彩本身不能独立构成外观设计,其在形式上必须要依附于形状或者图案才得以存在;在包装类产品和平面类产品中,产品形状多采用已知设计,图案和色彩对产品的影响就相对比较大,尤其是产品的色彩,在包装、平面广告、服装装饰等不同领域,都有着重要的作用。
在平面广告公司为商家进行设计时,尤其是为商场超市等等销售公司的平面设计产品中,颜色是重中之重。由于颜色在认识和心理上的差异,其中就包括:增加好奇心,增加尝试心理,激发购买欲望等,从而改变了人们的某些行为。这些行为具体反映在商品生产和消费时,色彩便与市场经济发生了密切的关系,影响着企业的商业行为。于是,很多目光敏锐的企业家及商业美术设计师便在这方面进行深入的研究,从而充分利用“色彩”为企业服务。
在包装领域,包装容器、包装结构和包装表面的装潢设计是包装的三大构成要素。包装容器和包装结构的主要功能是保护商品不受损坏,色彩是商品包装外观形象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琳琅满目的购物场所,当消费者还没有看清包装物上的文字和图形时,最先产生诱导作用的便是色彩,它是引起注目的最敏感的因素。鲜明华丽的包装色彩往往最先唤起消费者对商品的好感,并引发最初的消费萌动,从而为产品的销售打下良好的基础。这方面国内企业不乏成功的范例,如广东今日集团的“乐百氏”系列产品、江苏维维集团的“维维豆奶”系列产品,南方“黑五类”系列产品,其包装装潢色彩层次分明,视觉效果端庄大方,具有良好的感观形象,因此都获取了较高的市场份额。
色彩与衣着服饰的关系显得更加密切,每个人都离不开穿戴,服装不只是为了御寒和遮阳,还要考虑到装饰和美观,体现人们的生活情趣和审美心理。色彩就是这种审美情趣的重要支柱。各种服装由于用途不同,在色彩运用上,也要注意适应不同场合的需要。平时便服、上班服就要体现出落落大方,协调和谐的效果;晚礼服则要显得雍容华贵;运动服需要鲜艳夺目,起到振奋精神、激励比赛情绪的作用。服装的用色规律一般不超过三色,三色以上就较难组合。即使颜色较多的花色服也要注意主色调不宜太多,否则处理不好,就会给人一种混乱的感觉。
在立体产品领域,产品本身的色彩具有实质性的决定意义,它应该是消费群体心态的一种恰如其分的反映。例如电视机外壳的颜色,初始时是设计人员通过大量的市场调查和分析之后才确定以深灰、灰色系为主调的,因为灰色系体现了一种安静、沉稳和含蓄的情调,这恰恰是广大消费者面对电视机时的最佳感受,让身心得以放松。在化妆品行业,从容器到内容物,都是以淡红、淡紫、淡绿、粉黄等浅淡雅致的色彩为基调,这是因为淡雅的色彩具有卫生、轻盈、雅致的特性,更符合产品的特点,也最能迎合消费者的审美情趣及心理习惯。
第三节 什么样的色彩不能要求保护
3.3.1单纯的色彩及单一色彩的外观设计仅作色彩改变
3.3.1.1单纯的色彩
《专利法实施细则》第二条第三款规定:专利法所称外观设计,是指对产品的形状、图案或者其结合以及色彩与形状、图案的结合所作出的富有美感并适于工业应用的新设计。从这条定义,我们可以得出如下的结论:色彩必须与形状、图案结合在一起才能得到保护,色彩是不能独立被保护的要素。例如纯色的布料(假设三原**一为其色彩),布料为平面产品,且无限定边界,则不应予以保护色彩。对于这种情况,不仅不予保护色彩,该申请还不符合《专利法实施细则》第二条第三款的定义,因而不能被授权。
3.3.1.2单一色彩的外观设计仅作色彩改变
《审查指南》第四部分第五章7.5色彩相近似性的判断中,有如下规定:对色彩是否相同、相近似的判断要根据颜色的色相、纯度和明度三个属性以及两种以上颜色的组合、搭配进行综合判断。色相包括赤、橙、黄、绿、青、蓝、紫及其组合;纯度指鲜艳程度;明度指明暗情况,也即亮度。单一色彩的外观设计仅作色彩改变,两者仍属于相近似的设计。在如下的案例中,申请人在一个申请中提交了三件产品的外观设计申请,并对件2、件3的色彩请求保护。从视图可知:这三件产品只有色彩上的区别。根据《审查指南》第四部分第五章7.5的规定,尽管申请人请求保护了件2、件3的色彩,这三件产品仍然是近似的外观设计,只有一个产品能够授权,且不能对色彩予以保护。
3.3.1.3其它国家的规定:
在日本,单一的色彩是不能寻求外观设计保护的,只有不同的色彩或不同的色调组合在一起形成图案时,才能够对构成图案的色彩组合予以保护。
3.3.2产品材料本身固有的色彩
3.3.2.1现行的规定
《审查指南》第一部分第三章4.4.1规定:制造该产品所用材料的本色不是外观设计的色彩。《审查指南》第一部分第三章4.4.3指出的不给予外观设计专利保护的客体的第七条是:以自然物原有形状、图案、色彩作为主体的设计。从以上两条规定我们可以判断出:自然物原有的颜色不应予以保护,例如木材、金属、石材等材料的原色。
3.3.2.2例外的情况
属于特殊的情况并可以予以保护色彩的有:1、把自然物的原色作为其中要素,例如利用不同石材的不同颜色而分割和拼接成形成新的色彩组合。2、用特殊工艺处理过色彩的材料,例如褪色处理过的金属失去其原有的色彩而形成新的色彩。上述情况,仍然认为可以保护其色彩。[44]如右图德国的要求优先权且同时请求保护色彩的案例:旋转冲击钻头。
3.3.2.3其它国家的规定:
其它国家对色彩的保护也有具体规定。例如:英国不保护产品材料本身固有的色彩,但是对多种材料的色彩组合是予以保护的,如以多种金属材料构成的外观设计产品可以请求保护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