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撰写题的两个实施例都是“开口扳手”,但是材料中提到了用于“梅花扳手”。但是我觉得创新的技术点只能用于“开口扳手”。
具体解释说明如下。


补充:
2、通过查阅资料,我了解到开口扳手的钳口与手柄是有15°角的(行业标准),而梅花扳手没有,进一步印证我的猜测。
3、第二题,客户交底技术效果应该是:a、起到防脱离的效果;b、能够翻面使用,增大扳手的转动角度,提高拧螺丝的速率。
4、对比文件3的梅花扳手用到棘轮机构,棘轮机构可以实现单向转动,效果类似自行车后轮上的链轮,链条可以带动链轮与车轮同步旋转,而下坡不蹬时,链轮不会带动链条运转。其实市面上有这种梅花扳手,只能对螺丝提供一个单向的扭矩,在一个较小的角度拧螺丝时(小于360°),当扳手手柄拧到最大角度后,不需要取下扳手重新在初始角度钳住螺丝,在旋转角度范围内反复扳动手柄即可实现螺丝的拧紧或拧松,因此它拧螺丝的速率是直接碾压交底的方案。但只是技术效果上的碾压,交底的技术的发明在结构上不同、而且一个开口扳手、一个是梅花扳手。(这么看,对比文件3和交底资料要达到的技术效果方向是一致的。对比文件3究竟会不会破坏交底技术的创新性,我暂时没看出来,材料也记不清了,没法分析)
----------
补充于2022年4月20日
成绩出来,通过了!实物120+。我的第一大题有2个挑错没答好;第四大题没时间了,答的比较马虎,这两处肯定要扣到20+分。也就是说第二、三大题几乎没扣分,印证我之前的分析是正确的。不需要分案,主题名称是“开口扳手”。
具体解释说明如下。


补充:
2、通过查阅资料,我了解到开口扳手的钳口与手柄是有15°角的(行业标准),而梅花扳手没有,进一步印证我的猜测。
3、第二题,客户交底技术效果应该是:a、起到防脱离的效果;b、能够翻面使用,增大扳手的转动角度,提高拧螺丝的速率。
4、对比文件3的梅花扳手用到棘轮机构,棘轮机构可以实现单向转动,效果类似自行车后轮上的链轮,链条可以带动链轮与车轮同步旋转,而下坡不蹬时,链轮不会带动链条运转。其实市面上有这种梅花扳手,只能对螺丝提供一个单向的扭矩,在一个较小的角度拧螺丝时(小于360°),当扳手手柄拧到最大角度后,不需要取下扳手重新在初始角度钳住螺丝,在旋转角度范围内反复扳动手柄即可实现螺丝的拧紧或拧松,因此它拧螺丝的速率是直接碾压交底的方案。但只是技术效果上的碾压,交底的技术的发明在结构上不同、而且一个开口扳手、一个是梅花扳手。(这么看,对比文件3和交底资料要达到的技术效果方向是一致的。对比文件3究竟会不会破坏交底技术的创新性,我暂时没看出来,材料也记不清了,没法分析)
----------
补充于2022年4月20日
成绩出来,通过了!实物120+。我的第一大题有2个挑错没答好;第四大题没时间了,答的比较马虎,这两处肯定要扣到20+分。也就是说第二、三大题几乎没扣分,印证我之前的分析是正确的。不需要分案,主题名称是“开口扳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