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兰斯洛特 于 2021-6-29 13:02 编辑
最近,一本软糖出品的撰写相关的书籍落在了我的手中,我大致看了一下,作者所做的事情和我现在做的事情差不多,都是从各个书籍中总结、汇编,总结的比我自己做的还要全面,就是开头有句话我听很多人说了很多遍,我有一些不同的意见。这句话大概是这么个意思:很多质量所在招聘的时候,往往更喜欢招聘什么也不懂的小白,而不是招聘那些全身都是坏习惯的老员工,因为老员工的坏习惯改起来非常困难,远远不如新员工好培训。
我就很疑惑:老员工为啥要等你帮他改习惯?他自己不会改吗?
在实际工作中,老员工还真的不会自己去改习惯,其根本原因不在于习惯,而在于:
一、钱。
很多人在比较新员工和老员工的时候,只比较他们的习惯,而忽视了他们的学历、家庭情况、年龄的差距。
要知道,新员工往往生活开销低,刚毕业的还在接受家里的资助,所以能够接受1~2年的贫困期,他们乐于学习、擅长忍耐。
而老员工,尤其是已经成家的,最多只能接受1~2月的贫困期,再长家里就要出事了,在生活压力的逼迫下,老员工通常缺乏耐心。
二、基础。
无论是质量所招聘从非质量所跳槽过来的老员工,还是质量所想要提升本所中职员的素质,通常情况下都是新员工更容易提升。因为,刚成立的新所招聘的员工的学历和能力,与成立10年的老所招聘的员工的学历和能力是不一样的。
刚成立的新所往往饥不择食,大专的也要,成立10年之后,硕士以下不招。大专学历的老员工和硕士学历的新员工,能一样吗?老员工改习惯?那真的是习惯吗?
举个例子,低质量所→低级赛跑俱乐部,高质量所→高级赛跑俱乐部,低级赛跑俱乐部的习惯是20秒跑100米,高级赛跑俱乐部的习惯是10秒跑100米。
你是招聘一个习惯了20秒跑100米的老员工,还是招聘一个刚刚从体育大学毕业,没有学习过赛跑,但是身体素质倍儿棒的新员工呢?
三、撰写的天花板。
撰写的天花板其实不高,对于权利要求,只要求清楚、简要,对于说明书,只要求清楚、完整。
清楚,就是阅读权利要求书和说明书,可以直接、毫无异议的得出唯一的结论。
简要,就是删除权利要求中所有不必要的技术特征。
完整,就是阅读说明书,结合现有技术,可以实现该专利。
撰写只需要实现“清楚、简要、完整”,就抵达了撰写的天花板。
能写“清楚、完整”,表明专利代理师是一个技术专家,对技术方案胸有成竹,没有任何一处理解错误,没有将任何一个技术方案错误地当成现有技术,才能够写清楚。
能写“简要”,表明专利代理师是一个技术专家,他知道哪些是不必要的技术特征,也知道哪些是等同技术特征,如此才能够写简要。
所以对于专利代理师来说,对技术的理解是最重要的,然后能够做到表述时清楚、简要、完整即可,剩下的都是锦上添花。
所以老员工的经验并不重要。
言归正传,如何提升撰写能力呢?
一、不要看他人总结过的东西。
他人总结过的东西,精简了不少内容,什么叫精简?就是指删掉了很多必要的知识点。例如:
原文是这样的:“为简便起见,本节将那些在申请日以前向国务院专利行政部门提出申请,并在申请日以后(含申请日)公布的专利申请文件或者公告的专利文件称为“在先申请”。在先申请构成抵触申请需要满足四个条件。一、……;二……;三、……;四、……”。
精简之后是这样的:“在先申请构成抵触申请需要满足四个条件。一、……;二……;三、……;四、……”。
不知道什么叫“在先申请”的读者,会看的一脸懵逼。
二、不要超前学习。
有同事正在备考专利代理师,他问我:“如何判断权利要求书中的自造词是否清楚”。
我想了想:“你问的这个问题,它的知识点在于《专利侵权判定指南》,而《专利审查指南》里面是没有的,本次考试是考不到的。”
超前学习所带来的最大的问题是:你的心中永远充满了问题,这些问题会分散你的注意力,让你无法集中精神学习。
三、危机感。
没有危机感的人,永远都不会去提升自我的能力。
曾经,我试图培训过一个工业设计专业(本科)的新员工,他的机械知识几乎为零,机械领域的理解能力极差,培训了一个月我就放弃了,把他淘汰了。如今,这位当年的失败者,成为了一个IPR,并且在无人教导的前提下,自学考到了专利代理师资格证。
而那些得到了我认可的能力很强的员工,即使我不断地培训,却没有一个人能够考到专利代理师资格证,一开始我用钉钉直播来培训,后台查看员工观看直播/直播回放的时间,一个一个去敲打不认真学习的。后来我发现,有些人把直播/直播回放打开,然后最小化做别的事情,这样数据就很好看,直播看了一遍,直播回放看了好几遍呢!
尝试了一系列的方法之后,我开始思考,我要如何拯救这些“能力很强但是不求上进”的老员工,就在这时,我听闻了曾经的“失败者”考到证书的消息,然后我就悟了,没有人需要我去拯救。“能力很强但是不求上进”的老员工终究会失败,在他们失败之后,他们会痛定思痛,产生危机感,然后自发的努力学习,最终都能够考到证书,所以他们需要的只是等待自救的时机来临。
而我要做的只是拯救低质量所,于是我的方法是:招聘什么也不懂的小白,重新培养,逐步淘汰浑身都是坏习惯的老员工。
这些新员工(机械专业本科生)可比那些老员工(杂牌专业大专生)培训起来要容易多了,培训三个月就能超越那些三年经验的老员工。
最近,一本软糖出品的撰写相关的书籍落在了我的手中,我大致看了一下,作者所做的事情和我现在做的事情差不多,都是从各个书籍中总结、汇编,总结的比我自己做的还要全面,就是开头有句话我听很多人说了很多遍,我有一些不同的意见。这句话大概是这么个意思:很多质量所在招聘的时候,往往更喜欢招聘什么也不懂的小白,而不是招聘那些全身都是坏习惯的老员工,因为老员工的坏习惯改起来非常困难,远远不如新员工好培训。
我就很疑惑:老员工为啥要等你帮他改习惯?他自己不会改吗?
在实际工作中,老员工还真的不会自己去改习惯,其根本原因不在于习惯,而在于:
一、钱。
很多人在比较新员工和老员工的时候,只比较他们的习惯,而忽视了他们的学历、家庭情况、年龄的差距。
要知道,新员工往往生活开销低,刚毕业的还在接受家里的资助,所以能够接受1~2年的贫困期,他们乐于学习、擅长忍耐。
而老员工,尤其是已经成家的,最多只能接受1~2月的贫困期,再长家里就要出事了,在生活压力的逼迫下,老员工通常缺乏耐心。
二、基础。
无论是质量所招聘从非质量所跳槽过来的老员工,还是质量所想要提升本所中职员的素质,通常情况下都是新员工更容易提升。因为,刚成立的新所招聘的员工的学历和能力,与成立10年的老所招聘的员工的学历和能力是不一样的。
刚成立的新所往往饥不择食,大专的也要,成立10年之后,硕士以下不招。大专学历的老员工和硕士学历的新员工,能一样吗?老员工改习惯?那真的是习惯吗?
举个例子,低质量所→低级赛跑俱乐部,高质量所→高级赛跑俱乐部,低级赛跑俱乐部的习惯是20秒跑100米,高级赛跑俱乐部的习惯是10秒跑100米。
你是招聘一个习惯了20秒跑100米的老员工,还是招聘一个刚刚从体育大学毕业,没有学习过赛跑,但是身体素质倍儿棒的新员工呢?
三、撰写的天花板。
撰写的天花板其实不高,对于权利要求,只要求清楚、简要,对于说明书,只要求清楚、完整。
清楚,就是阅读权利要求书和说明书,可以直接、毫无异议的得出唯一的结论。
简要,就是删除权利要求中所有不必要的技术特征。
完整,就是阅读说明书,结合现有技术,可以实现该专利。
撰写只需要实现“清楚、简要、完整”,就抵达了撰写的天花板。
能写“清楚、完整”,表明专利代理师是一个技术专家,对技术方案胸有成竹,没有任何一处理解错误,没有将任何一个技术方案错误地当成现有技术,才能够写清楚。
能写“简要”,表明专利代理师是一个技术专家,他知道哪些是不必要的技术特征,也知道哪些是等同技术特征,如此才能够写简要。
所以对于专利代理师来说,对技术的理解是最重要的,然后能够做到表述时清楚、简要、完整即可,剩下的都是锦上添花。
所以老员工的经验并不重要。
言归正传,如何提升撰写能力呢?
一、不要看他人总结过的东西。
他人总结过的东西,精简了不少内容,什么叫精简?就是指删掉了很多必要的知识点。例如:
原文是这样的:“为简便起见,本节将那些在申请日以前向国务院专利行政部门提出申请,并在申请日以后(含申请日)公布的专利申请文件或者公告的专利文件称为“在先申请”。在先申请构成抵触申请需要满足四个条件。一、……;二……;三、……;四、……”。
精简之后是这样的:“在先申请构成抵触申请需要满足四个条件。一、……;二……;三、……;四、……”。
不知道什么叫“在先申请”的读者,会看的一脸懵逼。
二、不要超前学习。
有同事正在备考专利代理师,他问我:“如何判断权利要求书中的自造词是否清楚”。
我想了想:“你问的这个问题,它的知识点在于《专利侵权判定指南》,而《专利审查指南》里面是没有的,本次考试是考不到的。”
超前学习所带来的最大的问题是:你的心中永远充满了问题,这些问题会分散你的注意力,让你无法集中精神学习。
三、危机感。
没有危机感的人,永远都不会去提升自我的能力。
曾经,我试图培训过一个工业设计专业(本科)的新员工,他的机械知识几乎为零,机械领域的理解能力极差,培训了一个月我就放弃了,把他淘汰了。如今,这位当年的失败者,成为了一个IPR,并且在无人教导的前提下,自学考到了专利代理师资格证。
而那些得到了我认可的能力很强的员工,即使我不断地培训,却没有一个人能够考到专利代理师资格证,一开始我用钉钉直播来培训,后台查看员工观看直播/直播回放的时间,一个一个去敲打不认真学习的。后来我发现,有些人把直播/直播回放打开,然后最小化做别的事情,这样数据就很好看,直播看了一遍,直播回放看了好几遍呢!
尝试了一系列的方法之后,我开始思考,我要如何拯救这些“能力很强但是不求上进”的老员工,就在这时,我听闻了曾经的“失败者”考到证书的消息,然后我就悟了,没有人需要我去拯救。“能力很强但是不求上进”的老员工终究会失败,在他们失败之后,他们会痛定思痛,产生危机感,然后自发的努力学习,最终都能够考到证书,所以他们需要的只是等待自救的时机来临。
而我要做的只是拯救低质量所,于是我的方法是:招聘什么也不懂的小白,重新培养,逐步淘汰浑身都是坏习惯的老员工。
这些新员工(机械专业本科生)可比那些老员工(杂牌专业大专生)培训起来要容易多了,培训三个月就能超越那些三年经验的老员工。